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十二所大学,为什么扎堆这个四线城市|答案如下

时间:04-15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160

十二所大学,为什么扎堆这个四线城市|答案如下

你漫步在城市干道上,一抬头看见路牌上写着:前方,是四川大学、电子科技大学、西南交通大学、成都理工大学……但这里不是成都,而是四川东南部的一座四线城市——宜宾,宜宾燃面的那个宜宾。截至目前,共有12所大学落户宜宾大学城,其中包括四川的两所“985”和一所“211”。四川省有那么多城市,城市中有那么多地皮,为什么高校们却偏偏走进了宜宾?悄悄建大学,然后惊艳所有人2017年9月5日,四川理工学院(现四川轻化工大学)宜宾校区竣工[2],宜宾大学城迎来第一位贵客。此后5年中,11所大学陆续加盟。它们或是来自本部专业的搬迁,或是独立招生的分校,而四川大学、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,则是将部分科研团队挪到了宜宾。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,入驻的是交通运输、新材料等方向的硕博研究生 / 学校官网仅2019年一年,就有4所省内高校在宜宾大学城落户,这一时间早于教育部发文收紧跨省异地办学的2021年[3],可见这些学校的到来,更多是看中了宜宾这座城市本身。宜宾有什么优势?论经济,宜宾的生产总值在2018年才超过德阳,成为省内第三,而直到现在,都还没赶上位居第二的绵阳[4]。论工业,宜宾并不是全面发展的工业强市,而是个“偏科生”。宜宾是五粮液的故乡,在2020年,这座城市接近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,都是由白酒贡献的[5]。宜宾五粮液酒厂。白酒产业是宜宾的工业支柱 / 图虫创意论政策,宜宾好像也没有得到什么优惠。在四川省内,其实有7个城市同时争夺“省域经济副中心”的称号,而从省级层面上看,并没有哪个得到特别优待。宜宾凭什么能招来这么多大学?总不能是凭五粮液好喝吧。高校扩建新园区的原因之一,是需要缓解高等教育扩张带来的用地紧张。然而,大学校园的建设,不是随便给块地就能开工的。它的选址,既需要契合整座城市的用地规划,也要求周边有适宜的办学环境——毕竟,你总不能把一所大学孤零零地建在戈壁滩上。在经济和文教水平均不具备突出优势的情况下,大学城的用地规划成为宜宾的第一道筹码。宜宾在自己的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,划定了6.13平方公里的土地,专门用于修建大学城与科创城[6]。床都给你铺好了,只管拎包入住。然而,真正让高校怦然心动的,是隔壁科创城蓄势待发的高新技术产业。大学爱宜宾,爱的是科创城宜宾建大学城,是为了服务本地的产业转型。宜宾是西南地区曾经的“煤都”之一,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“去产能”的大背景下,为了摆脱对煤炭工业的依赖,这座工业城市决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。但转向没有那么容易。在2016年,宜宾还只能生产汽车部件,而电子设备制造业,仅占据工业总产值的0.02%[8]。也就是说,当年的宜宾,根本不具备对行业龙头的吸引力。与此同时,宜宾仅仅有两所地方院校,大学生人数几乎是全省最少的[1]。在招商的过程中,宜宾频频受到企业家们的质疑:“我们需要的高精尖人才,你们那儿管够吗?”2016年前,宜宾只有宜宾学院一所普通本科高校 / 图虫创意宜宾的态度很坚决:要大学是吧?没问题啊,我尽(za)我(guo)所(mai)能(tie)建就是了。宜宾的成功,便在于精准拿捏了高等教育和高新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。2016年10月,宜宾作出“双城建设”的部署,在长江边的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,同时开辟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,为高校、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的入驻铺平道路。然而,在双城发展的初期,高新企业嫌宜宾人才不够,大学嫌宜宾没有科创生态。宜宾的第一步,是怎么跨出去的?这一步,靠的是智能终端产业,简单来说,就是做手机。2016年前后,由于智能终端领域竞争和经营压力增大,一批沿海发达地区的非头部企业,开始向内陆迁徙。宜宾抓住了这一机遇,邀请深圳朵唯等公司首批入驻,在缓解企业运转压力的同时,也在本地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。宜宾首先形成的,是以手机整机产品为主的智能终端产业 / 图虫创意智能终端属于“轻量级”的工业,规模和技术门槛没有汽车、材料这些大工业那么高,宜宾承接起来得心应手。跨过了从无到有的坎,宜宾的新工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。自2017年后,新能源、智能终端、交通装备制造等产业,开始在宜宾聚集。宁德时代、吉利、天珑移动等企业,都在宜宾设置了基地,连华为也与宜宾签署了合作协议。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领军人物欧阳明高院士表示,他选择将自己唯一的工作站设在宜宾,最重要的原因,是这里已经具备了生产整部汽车的产业链[7]。宜宾是个秀丽的小城,但已经聚集了汽车产业链条 / 图虫创意不少企业家谈到,他们放弃了其他城市开出的更好条件,而选择了宜宾,是因为在宜宾看到了当年深圳发展的“劲头”[7]。然而,深圳模式是难以复制的,宜宾并不具备深圳的磁铁体质,如何能让高校都心甘情愿地在这里扎根?除了给地盘和搞工业,宜宾的第三张、也是最独一无二的一张牌,是“真诚”。一般来讲,高校自己要单独建校区,很多时候不仅需要自己找地方、筹经费,还需要自行出面请目标城市协调资源[19]。相比之下,宜宾展现出最大的诚意,“三顾茅庐”地说服高校在本地办学,在环境、经费等多方面提供便利,连校区的修建都是一手操办,以竣工之后“交钥匙”的方式给学校使用。在宜宾市的支持下,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仅花费不到一年时间便即建成 / 图虫创意自此,宜宾成为高校和高新企业的共同爱好。高校看到的,是企业集聚形成的科创环境;企业看到的,是高校会带来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。大学城修好了,高校和企业们如愿了吗?建大学城,到底有什么用建大学城这件事,理论上,每一方都应该是赢家。对高校来说,和相同领域的企业合作,能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生产经验。2017年,四川轻化工大学与五粮液集团,在宜宾共建了五粮液白酒学院[10],酿酒工程专业的学生们,有机会进到浓香型白酒排名第一的企业里上手实操。品酒,是四川轻化工大学酿酒工程专业课程的基本操作 / 视觉中国对企业来说,高校则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它们的HR。在设置宜宾校区的专业时,高校们有意配合了科创城的产业特色,也就是说,企业直接面对的是一批专业对口的人才。西南交通大学将交通、电气、人工智能、材料等8个学科的13支团队,挪入了自己的宜宾研究院[11];而宜宾学院则将绝大部分理工农商专业,转移到了大学城内的新校区[12]。此时,周边商圈的商贩们已经乐翻了,因为他们守着的,是所有年龄段里最敢花钱的一群人。而大学城与科创城的比邻而居,也利于吸引大学生毕业后留在宜宾。天珑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,宜宾基地70%以上的研发人员,都来自宜宾高校[13]。随着企业将业务越来越多地向宜宾倾斜,在可见的将来,产业内部的劳动者,是向宜宾聚集的。然而,劳动力始终倾向于流入经济和文教水平更高的地区[14]。即使像宜宾学院这样的本土高校,也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本科毕业生留在宜宾[16]。人才的部分流失,在这座小城市成长的初期,成为一种必然。而在招生方面,宜宾也显现出地域带来的天然劣势。尽管拿的是完全一样的毕业证,但在2021年,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在四川的理科调档线,还是比成都本部低了36分[17][18]。而每一届考生中,也多少都存在对宜宾校区的地域焦虑:“该选非一线城市吗”、“和本部有什么区别”……入驻宜宾的高校们,要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宜宾的人才培养基地,还尚待时日。人们最关心的,始终是分校区的教学质量、地域条件、生活环境和毕业证等问题 / 知乎宜宾的阶段性成就,源自宜宾人对“从0到1”的大胆尝试。不过,距离宜宾实现新工业转型自由,仍然需要时间。而宜宾高校的大学生们,或许不能拥有五粮液自由,但一定已经实现了燃面自由。撰文丨天一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